前不久,一件事引發(fā)熱議:韓先生到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區(qū)工商局辦事,當時臨近下班時間,負責辦事的工作人員說:“沒看見幾點了嗎?今天辦不成了,明天再來吧!”因事情緊急,韓先生苦苦哀求,辦事人員不以為然:“你們不容易關我什么事?我自己是準點下班,多一秒都不會等?!钡搅?6點59分,負責辦事的工作人員關閉電腦,抓起手機,飛一樣地離開了辦事大廳。
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以來,在嚴抓工作紀律的高壓下,各地政府機關辦事人員上班遲到早退的少了,工作時間閑聊的少了。但筆者在看到這些可喜現(xiàn)象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少數(shù)干部像管城工商局那位工作人員一樣,口服心不服,對待群眾辦事總是應付,能推就推。群眾很著急,他們卻漫不經(jīng)心,隨便一句話就讓人白跑一趟。這種老爺做派、衙門作風必須堅決糾治。
服務群眾,靠紀律約束,更靠政治覺悟和黨性自覺。真正的共產(chǎn)黨員,就應該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之所需,想方設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群眾上門辦事,最怕吃閉門羹。吃一次閉門羹,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就會降一分。黨員干部作為黨的形象代言人,一定要爭分奪秒、滿腔熱情地為群眾服務,決不能搞“你著急、我不著急”那一套。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黨員干部來說,印把子、筆桿子、話語權掌握在自己手里,有左右群眾辦事的“能力”。殊不知,權為民所賦,也當為民所用。群眾是你的監(jiān)督員,也是你的審判員。你讓群眾不滿意,群眾就會把你掀下臺。
作風建設的實質(zhì)是規(guī)范用權,讓老百姓得實惠;作風建設的目的是服務群眾,把老百姓的事辦好。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谷文昌“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鄭培民“當官不為己,萬事民為先”……一大批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之所以能成為群眾的主心骨、貼心人,就是因為他們和群眾說話無障礙,與群眾溝通無距離,給群眾辦事無條件,心中始終有“一切為民”這根弦,有“群眾是天”這份情,有“民生疾苦”這本賬。
有些人為群眾辦事搞“拖”字訣,就是缺少換位意識,不善于換位思考。不會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就打不破認識壁壘,體察不到群眾的酸甜苦辣。事實上,自己眼中的小事可能就是群眾心中天大的事,自己認為可以緩辦的事可能就是群眾急切辦的事。黨員干部只有經(jīng)常給思想“換個座兒”,多從群眾的角度想問題、做決策,才不會因為要準時下班而耽誤群眾的大事。
樹立為群眾服務的意識,最根本的就在于解決好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問題。那些庸官懶官怠官,還沒擺正位置,沒有認識到當干部就是做公仆、做人民的勤務員,頭腦中還有當官做老爺?shù)姆饨ㄒ庾R作祟。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比嗣袷菄业闹魅耍刹渴侨嗣竦墓?,公仆公仆,一要為公,不能有私心;二要為仆,不能有官氣。公仆對人民負責,天經(jīng)地義。這種關系不能顛倒。任何黨員干部,只有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和義務,沒有當官老爺?shù)臋嗔Α0堰@個問題搞清了,就不會怠慢群眾,就會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群眾的利益看得比天大。只有這樣的黨員干部,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愛戴和支持。(桑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