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基層就掃地,一掃地就拍照錄像。正如教孩子感恩少不了為父母洗腳一樣,大凡領導干部下基層,往往少不了“客串”環(huán)衛(wèi)工的角色。這樣下基層,受到“走過場”、“作秀”的質疑也情有可原。
現(xiàn)實生活中,下基層走過場的現(xiàn)象相當普遍,不容忽視。有的干部滿足于聽一聽、看一看、轉一轉,浮光掠影;有的干部只看成績不看問題,遇到群眾能躲則躲,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的干部抱回一大摞材料,這兒抄抄那兒抄抄,湊出一篇調研報告應付交差。如此下基層,既聽不到實話、察不到實情,也得不了真知、收不到實效。
人們不禁要問,如此走過場,下基層何用?下基層,一為調查研究,二為解決問題,三為總結經(jīng)驗。領導干部研究問題、制定政策、推進工作必須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先進的地方吸取經(jīng)驗,又要到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研究問題。對黨員領導干部來說,下基層,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到”。下基層,不僅要與本職工作的結合緊而又緊,安排更要簡而再簡。如此,才可能了解到平時難以聽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情況,真正抓住制約發(fā)展的“結”、群眾鬧心的“難”、基層工作的“憂”。
說到底,相比上街掃地,人們更愿意看到的是,領導干部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背后的為民服務實效。能夠了解群眾的所想、所急、所盼,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領導干部即使下基層不“掃地”,群眾也會買賬。(藝薺 媒體從業(y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