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這是在春節(jié)這個中華民族最聚人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里,每個國人的愿望。
游子歸來,長幼共聚。沉浸在家的溫暖里,總有說不完的話語、訴不盡的衷腸,這里面充盈著祝福、祝愿,也飽含著叮嚀、期盼。誠可謂:合家團圓迎新春,家風涵養(yǎng)正當時。
家,是身體駐泊的港灣,也是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精神起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所強調(diào),“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br />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良好的家風是中華文明的傳統(tǒng)積淀。上下5000年的中國歷史中,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家風故事,“陶母退魚”的故事就一直流傳至今。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監(jiān)管漁業(yè)。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并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焙玫募矣枴⒓乙?guī)、家風,不僅承載了先輩對后代的希望和鞭策,更映射出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zhì)、民族禮儀、氣節(jié)與情感乃至民族的精神。
我們黨的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同樣十分重視家風家教。毛澤東生前不許子女經(jīng)商、不許搞特殊化、讓他們親身參加勞動接受鍛煉;周恩來制定十條家規(guī),“不許請客送禮”“不許動用公家的車子”等等。媒體新近報道,中組部原副部長曾志,當年為了革命將親子含淚送人,失散23年重聚后,已是“高官”的母親卻不徇私情,讓兒子繼續(xù)務農(nóng)終生;親孫子想辦個“農(nóng)轉(zhuǎn)非”,同樣被拒……不只是老一輩革命家,我們黨的每一位先進典型、優(yōu)秀代表,都是高風亮節(jié)的楷模,其身上都能找到清正家風的影響。清正家風是黨員干部定其家、正其身最佳的精神養(yǎng)料,是奠定子女成長的思想基礎,更是塑造整個社會的氣質(zhì)品格。
良好的家風既是砥礪品行的“磨刀石”,也是抵御貪腐的“防火墻”。一旦管不好家里人、辦不好家里事,必然會家風敗壞、后院起火。剛剛被判處無期徒刑的蘇榮就曾在懺悔錄中寫道,“家成了‘權錢交易所’,我就是‘所長’,老婆是‘收款員’。”不只是蘇榮,從近年來曝光的腐敗案件看,有的領導干部搞“前門當官,后門開店”,搞“夫妻店”“父子檔”謀取私利,最終導致全家貪腐、同陷囹圄。這種“全家腐”的發(fā)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風敗壞。這種家風,完全背離清正的要求,破壞了黨和政府形象,最終也毀了整個家庭。
家風清正,方能廉潔從政。新修訂的《中國共產(chǎn)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nèi)法規(guī),對黨員干部“修身齊家”提出了高標準、劃定了底線。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一方面要注重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厚德尚廉的養(yǎng)分,提升自己的境界;另一方面要以革命先輩和先進模范為鏡,以黨章黨規(guī)黨紀的提倡和禁止為鏡,常常對照、時時對標,提醒自己不忘黨員本色,提醒家人“莫伸手”,形成培樹良好家風的醇厚氛圍。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當時間被年味和親情彌漫、浸染,當全家共迎新春、接喜納福,可千萬別忘了涵養(yǎng)清正家風。因為,好家風是陪伴家人一生的“福”。(龍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