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江西省信豐縣紀委在全縣開展扶貧領域問題線索“大起底、大排查、大督辦”專項行動。查處扶貧領域“微腐敗”問題67起,給予紀律處分82人。縱觀這些微腐敗問題的發(fā)現和查處過程,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有刨根問底的韌勁,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記得有一天,我來到油山鎮(zhèn)長安村了解情況,翻閱有關扶貧資料。突然,貧困戶李田(化名)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戶一檔資料顯示,他是1930年5月生,戶內一人,享受了7畝西瓜、2畝花生的產業(yè)扶貧補助款3600元。
“長安村人多地少,已87歲高齡的貧困戶李田,有精力和能力種植那么多畝西瓜和花生嗎?”直覺告訴我這事不合常理。
“袁書記,貧困戶李田家是怎么個情況?”我試探著問在場的長安村黨支部書記袁德喜。
“他妻子早年去世,兩個兒子也都不在了,現在獨自一人生活,是2014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他為什么沒有列入五保戶呢?是不是還有其他親戚?”我追問。
“其他親戚啊......他有一個親戚是我們村的扶貧專干?!痹孪驳谋砬榱髀冻鲆唤z不自然。
扶貧專干的親戚?我不動聲色地說:“哦,那能不能麻煩您帶我們去看望一下這戶貧困家庭?”
見到李田,我就跟他熱情攀談起來:“李大爺,您身體還硬朗啊,今年還種了西瓜和花生。”
“哪里,哪里,我年紀這么大了,還種什么地......”李田樂呵呵地說。
至此,我心中的疑問基本解開了,肯定有人以李田名義冒領了扶貧款。
“扶貧產業(yè)資金補助的問題扶貧專干更清楚。”袁德喜說。
我們遂找到村扶貧專干李世學(化名)了解情況。
“請問李田產業(yè)扶貧資金補助是什么情況?”我們單刀直入。
“他種了7畝西瓜、2畝花生,享受補助3600元。已經過了收獲季節(jié),但檔案資料里面有他種西瓜和花生的照片?!崩钍缹W故作鎮(zhèn)定地說。
“他年紀那么大,鋤頭都拿不動了,還種了7畝西瓜、2畝花生?還有照片?”
在強大的壓力下,李世學漲紅了臉,低著頭說:“李田是我親戚,我把自己種的西瓜和花生拍照,說成是他種的,騙取了補助……原以為過了收獲季節(jié),就可以蒙混過關,沒想到還是被你們發(fā)現了?!?br />
最終,李世學因利用職務便利虛報騙取產業(yè)扶貧補助資金的問題,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精準扶貧需要下繡花功夫,查處扶貧領域的“微腐敗”也需要繡花功夫,唯有耐心地抽絲剝繭,善于在蛛絲馬跡中發(fā)現問題,才能不負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