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嗎?當年‘5·12’大地震后,我?guī)ьI廣州援建工作小組趕到汶川災區(qū),夜以繼日,戰(zhàn)天斗地,3年重建任務兩年完成,當?shù)乩习傩斩冀形?lsquo;英雄’!”
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原局長李俊夫一談起往事就口若懸河,兩眼放光,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激情飛揚的年代。
然而,他很快發(fā)現(xiàn),面前的聽眾只有兩位表情嚴肅的辦案人員,四周不再是麥克風簇擁而是四面白墻,他頓時神情黯然,喃喃地說:“都過去了……”
從英雄到“階下囚”有幾步?李俊夫的案例告訴我們,二者之間不過一步之遙。一旦無視紀律和規(guī)矩,把黨紀國法當成擺設,就打開了從英雄到“階下囚”的墮落通道,到時候,失去榮譽、失去家庭、失去自由,悔之晚矣。
1 緣起:得意之時夢碎之日,從政界精英到“階下囚”
被譽為“學者型官員”的李俊夫,44歲便擔任廣州市正局級實職干部,他帶領著廣州對口援建汶川前線工作組在援建期間立下大功;他一人身兼市國土房管局、市住房保障辦、市“三舊”(舊城鎮(zhèn)、舊廠房、舊村莊改造)辦、市土地開發(fā)中心四個部門一把手,意氣風發(fā)……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學識淵博、思路清晰的光鮮人物,在短短的四年時間,竟變成了一個插手“民生工程”、聚斂數(shù)千萬財富的“蛀蟲”!
經(jīng)查,李俊夫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單獨或伙同親屬、特定關系人收受他人所送款物折合人民幣共2000多萬元,嚴重違紀違法。2014年11月18日,李俊夫被移送司法機關,后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
隨著李俊夫的落馬,一起包括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測繪管理處處長曾某、市住房保障辦工程前期處處長徐某、工程管理處處長馬某等人的腐敗窩案被揭開了蓋子。全案涉案人員51人,其中,包括廣州市國土房管系統(tǒng)干部16人,涉案總金額達1.3億多元。
2 案件特點:弦松之時合污之始,從援建英雄到官場蛀蟲
李俊夫面對可以“絕對”掌控的權力,理想信念發(fā)生動搖,拜金思想膨脹,將手中權力異化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影響惡劣。該案主要有以下特點:
工程建設狂尋租,全面攬權一言堂。李俊夫身居要職,掌管實權部門,在援建汶川的兩年期間,他手握28億元財政資金,逐步熟悉了工程建設項目的一整套程序?;氐綇V州后,他就盯上了保障房工程建設這塊“肥肉”,開始瘋狂斂財。為貪腐方便,李俊夫精心策劃“三步棋”:第一步先全面攬權,將市住保辦、市“三舊”辦、市土地開發(fā)中心等幾個職務“一肩挑”,集中權力;第二步扶植親信,形成“小圈子”;第三步排除異己,將不放心的工程承包商剔除出承接保障房建設的企業(yè)名單,引入“信得過”的工程承包商,“瓜分”了龍歸保障房、蘿崗保障房、南方鋼廠保障房等重點項目。利益上的互利互惠,促成了工作上的心照不宣,經(jīng)過李俊夫授意,管招標的、管設計的、管工程建設的幾個關鍵部門領導全部投身于為工程承包商提供“貼心服務”,李俊夫徹徹底底地把“公家”變成“私家”。貪欲就像一個連環(huán)套,一旦放縱便難以自拔。從吃飯、唱歌、旅游到父親過壽、親屬出國,李俊夫所有花費都有人搶著買單,連為老母親修繕墳墓,也有房地產(chǎn)老板主動到其老家出錢出力。
一人當官、全家腐敗。李俊夫主政一方,其親屬包攬工程、批發(fā)項目,套取巨額利益跟著一起大發(fā)橫財。李俊夫自己成了“權錢交易所所長”,擔綱腐敗共同體的“軸心”。李俊夫本人是北京大學博士后,其妻王某是武漢大學的法學博士,其手下最“鐵桿”的兩個處長徐某、曾某也是博士。李俊夫的妻子王某是一位知名律師,本來可以通過合法經(jīng)營、誠實勞動取得穩(wěn)定、可觀的收入,完全可以滿足家庭的正常需要,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但隨著李俊夫身居高位、縱情聲色,王某漸漸沒有了安全感,決定為自己找點“后路”,多弄點錢。李俊夫出于對妻子的愧疚和補償心理,就默許了這種做法。李俊夫本人很少直接收受財物,都是通過其妻王某等人來受賄的。遇到可以“操作”的工程項目,李俊夫就通過社交場合,讓其親屬放出風去,想做工程的老板就像“蒼蠅逐臭”般聚攏過來,跟王某等人談好中介費用后,再將意向公司的資料拿給李俊夫交給各級下屬打招呼,“量體裁衣”定下招標條件。王某信佛,有一個“佛友圈”,很多別有用心的老板聽聞后也紛紛“跳入”了這個“佛友圈”來拉關系,用數(shù)百萬的沉香、和田玉等“雅賄”來實現(xiàn)拉攏王某的目的。
生活腐化催墮落,貪戀美色終自毀。李俊夫在自我剖析中講道,他之所以犯如此大的錯誤,就是被“情”所害:因為與家鄉(xiāng)老板的“鄉(xiāng)情”,將他們引入了市住保辦的工程建設;因為與初戀女友的“舊情”,指示工程承包商送出了50萬元;因與美女黃某的“愛情”,指示工程承包商送其150萬元;因為與妻子的“親情”,對她收受賄賂的行為聽之任之。各種“情”互相交織,到最后幡然醒悟時卻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沒有了退路。
3 發(fā)案原因:觀念之變罪惡之源,從信念迷失到自甘墮落
作為年輕的領導干部,李俊夫曾經(jīng)畫出了一道漂亮的仕途軌跡。然而,這道軌跡卻并未延續(xù),反而急轉直下,結局令人痛惜。
居功自傲、信仰迷失是李俊夫一步步自毀前程的內(nèi)在根源。李俊夫被譽為“學者型官員”,在汶川立下大功,回到廣州后在各級會議和眾多媒體前經(jīng)常侃侃而談、頻頻亮相。從圓滿完成汶川災后重建任務到登上市國土房管局局長位置并身兼數(shù)職,李俊夫開始獨斷專行、我行我素,甚至目無法紀,想提拔誰就提拔誰,想讓誰干這個工程就讓誰干。李俊夫在自我剖析材料中寫道,“一到位,(我)就快刀斬亂麻,對工作中有不同意見,不能按自己要求完成任務的干部隨意調(diào)整崗位”,“對那些屬于‘自己人’的干部,則采取堅決手段調(diào)整到關鍵崗位。”
迷信“潛規(guī)則”導致價值觀扭曲,是李俊夫走向以權謀私的重要原因。權力這杯酒,不是誰喝都會醉,只要站穩(wěn)了腳跟、立定了心思、守住了規(guī)矩,有油水的地方再滑也不會跌倒??上Ю羁》驔]有這種政治定力,他把官場上的極個別腐敗現(xiàn)象放大,錯誤地認為實干苦干是不懂為官、不懂生活的愚蠢做法。思想的松懈導致行動的隨便,李俊夫工作情緒也消沉起來,下班后向往歌舞升平,開始熱衷于享樂。面對美酒美色的誘惑,他不僅沒拒絕,反而主動出擊,逐漸走上不歸路。
工程建設領域監(jiān)管約束機制相對薄弱,是李俊夫有機可乘的客觀因素?,F(xiàn)行的工程建設領域法規(guī)體系中存在彈性空間,招投標制度更多注重辦事程序,而投資控制沒有到位,企業(yè)利潤空間太大,容易給權力尋租帶來可乘之機。正是制度上的漏洞,使李俊夫等人在工程建設方面有縫可鉆,權錢交易的圖謀能夠得逞。
權力過于集中導致各種利益群體爭相拉攏腐蝕是讓李俊夫“倒下”的外部催化劑。當前工程建設領域“僧多粥少”,競爭激烈,利潤可觀,施工企業(yè)為承攬工程不惜采取給回扣、行賄等非法手段,“用錢買權,以權謀利”。在這種情形下,手握大權的李俊夫自然就成為各種利益群體拉攏腐蝕的對象。社會上一些不法商人,不擇手段,大肆行賄,對他進行瘋狂“圍獵”。案發(fā)后,李俊夫交代說:“這些老板之所以幫我做這些事情,送這些錢給我,一是因為看到我仕途比較順利,有感情投資的因素在里面,二是感謝我為他們的房地產(chǎn)開發(fā)等工程幫了忙,不是白白花錢……”
4 經(jīng)驗教訓:前車之覆后車之鑒,從認真反思到汲取教訓
李俊夫不守黨內(nèi)規(guī)矩,無視法律規(guī)定,最終一步步滑向腐敗泥潭,陷入違紀違法的深淵。前車之覆,后車之鑒,黨員干部當引以為戒。
樹立規(guī)矩意識,控制欲望需要,從源頭上提高黨員領導干部拒腐防變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規(guī)矩是起約束作用的,所以要緊一點,緊一點自然就不舒服了”,“不想接受監(jiān)督的人,不能自覺接受監(jiān)督的人,覺得接受黨和人民監(jiān)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備當領導干部的起碼素質(zhì)”。事實證明,黨性觀念淡薄、個人私欲膨脹是導致李俊夫逐漸滑入腐敗泥潭的根本原因。面對各種誘惑,任何人都沒有天生的免疫力,更沒有人可以“終身免疫”,只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才是抵御各種誘惑侵蝕的有效法寶。
肅清不正之風,凈化政治生態(tài),從根本上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李俊夫在自我剖析中說道:“面對跑官要官的現(xiàn)象,我也有過激烈的思想斗爭,認為自己過去實干苦干都是愚蠢的做法,只有主動適應官場環(huán)境,才能生存發(fā)展,逐漸地自己的工作變得消極起來?!笨梢姡苇h(huán)境污染、從政環(huán)境惡劣容易敗壞風氣、滋生腐敗。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堅決匡正選人用人的不正之風,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不讓鉆營者得利,不讓老實人吃虧,營造風清氣正、吏治清明、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良好政治生態(tài)。
扎緊制度牢籠,嚴格規(guī)范用權。對制度不能簡單地講增加,應從體制機制著手,找準病灶,注重設計,必不可少的制度該加就加,增強剛性;不起作用或者可能提供“腐敗土壤”的制度能減就減,毫不留戀。如,應加強對保障房建設的項目立項、規(guī)劃和預結算管理,增加專項預算和決算審計;增加人大的監(jiān)督環(huán)節(jié),發(fā)揮人大的監(jiān)督作用;改革招投標制度,專家?guī)煲ㄆ诖蟊壤?;合理編制工程預算、控制好工程造價,壓縮利潤空間,防止工程層層轉包;嚴格項目過程管理,對施工進度、工程款撥付等環(huán)節(jié)實行交叉審核制度。
“驥走崖邊須勒韁,人至官位要縛心?!崩羁》虬冈僖淮巫C明:縱貪欲如落水,不用吹灰之力,終成滅頂之災;保清廉似上山,定需步步用力,方能攀上巔峰。黨員干部當警醒。(穗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