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一點工作就要求回報,比別人多付出一些就覺得自己吃虧。這種錯誤心態(tài),背離了黨的宗旨,不僅是一些黨員干部腐敗墮落的誘因,更是侵害黨內風氣的思想“毒素”。
“總覺得自己吃了虧”實則是心態(tài)失衡
認真履行職責,干好本職工作,本是黨員干部應盡的義務。但有的黨員干部卻將此當作索取個人利益的砝碼,一旦回報與自己的欲求不相符,就會心態(tài)失衡,產生消極情緒,甚至為了彌補所謂的“損失”而不惜踐踏紀律底線。
湖南省常德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長盧武福就是一個典型。盧武福曾作為援藏干部在西藏南部地區(qū)、海拔近4000米的隆子縣擔任過縣委書記。雪域高原艱苦環(huán)境的鍛煉,本應成為盧武福的一筆精神財富,但盧武福卻覺得自己吃了苦,應該要補償回來。尤其是回湖南任職后,他看到一些老板豪車闊宅,揮金如土,感到自己付出不比他們少,能力不比他們低,心里更加不平衡,因而放縱自己,大搞權錢交易,追求奢靡享受,最終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另一種“補償心理”的典型出現(xiàn)在個別未得到提拔或臨退休的黨員干部身上。有的黨員干部覺得自己取得了成績,理應得到提拔重用,一旦升遷受阻,就心生埋怨,產生“政治上無望,經濟上彌補”的錯誤心理?!白约涸诳h委書記的位子上坐久了,感覺工作干得不錯,但一直沒有得到提拔,心態(tài)開始失衡,從第二任縣委書記開始,就只想著怎么多掙錢了?!焙颖笔〈竺h委原書記邊飛在因貪腐落馬后這樣表示。
有的黨員干部認為自己即將退休,一旦離開了崗位便是“人走茶涼”“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不如乘機補償一下。“我想利用退休之前最后的機會多撈一些?!苯衲?月,湖北省赤壁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蒲圻師范學校原校長簡明鳳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面對執(zhí)紀審查人員,她這樣陳述自己貪污受賄時的想法。
還有的黨員干部認為自己把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忽略了家庭,“親情損失金錢補”是理所應當。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經信委原副主任高重瞳便認為:只有為丈夫提供更多的財富,才能彌補對家庭的虧欠。最終,她因受賄134萬余元而鋃鐺入獄,更給家庭帶來悲劇。
“補償心理”背后是個人貪欲的膨脹
“知足者常樂、貪婪者常悲。”“補償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些黨員干部的盲目攀比:看不透“名”的誘惑,就會計較職務的高低;看不透“利”的誘惑,就會在物質上與老板商人看齊,越比差距越大,越比心態(tài)越不平衡。2016年6月,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qū)建設局原副局長楊基料因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案發(fā)前,楊基料的仕途一直走得順風順水,剛任領導職務時,他兢兢業(yè)業(yè),盡心盡責為分管領域和包片的村居解決了不少難題。可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掏出7元一包的香煙,沒人愿意接,甚至自掏腰包買了40元一包的“硬中華”也無法融入當地“朋友圈”時,思想便發(fā)生了轉變。之后,他對管理服務對象和合作單位人員的請托事宜幾乎來者不拒,事成之后心安理得收下“感謝費”,逐步由工作能人淪為替老板辦事的“能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員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但個別黨員干部對權力缺乏敬畏之心,把權力當成自己謀私的手段,忘記了黨的教誨、組織的培養(yǎng)、人民的囑托。河南省焦作市園林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李天雄,在該市園林系統(tǒng)連任23年的一把手。在園林系統(tǒng)工作久了,他深感不如別人提拔得快,便開始將手中的權力變成補償自己“虧欠”的工具,完全忘記了自己手中的權力源于黨和人民。
“物必先腐,而后蟲生。”“補償虧欠”其實只是這些貪官自欺欺人的借口罷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黨性弱化、信仰缺失,漠視紀律規(guī)矩,把個人利益凌駕于黨和人民的利益之上?!把劾锟偪吹阶约核鄙俚模傆X得生活對不起自己,這是一種病態(tài)的思維方式。黨員干部為黨和人民工作不是‘等價交換’,不能斤斤計較職務、報酬、待遇??傉J為自己‘吃了虧’,總覺得別人得到的多,欲望永遠都得不到滿足?!焙幽鲜》馇鹂h委常委、縣紀委書記劉志勇表示,對于黨員干部而言,如果不能把人民的利益和黨的事業(yè)擺在首要位置,不能從正確的角度看待問題,心態(tài)就會失衡,軌道就會偏離。
一心為民就不會患得患失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共產黨人講奉獻,就要有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斗的心,有了這顆心,就會‘痛并快樂著’,再怎么艱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會患得患失?!狈乐埂把a償心理”滋生,廣大黨員干部應當牢記宗旨意識,增強紀律意識,秉持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違反紀律的原則;要清醒認識到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為群眾做貢獻是自己身為黨員干部的義務和職責。
“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闭憬≈T暨市紀委干部壽玉萍表示,在工作中,應多向先進看齊,發(fā)現(xiàn)自己與先進之間的差距;在一時失意時,多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提升自我的道德修養(yǎng)和能力水平,做到在名利待遇上不計較、不攀比、不失衡,在能力水平上不自滿、不懈怠、不停滯。
消除黨員干部補償心理,各級黨組織要進一步嚴格組織生活,加強紀律規(guī)矩教育。要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制度、談心談話制度,突出政治學習和教育,加強黨性鍛煉,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增強宗旨意識,不忘初心,時刻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黨員,在面對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和種種誘惑時,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當官就不要想發(fā)財,想發(fā)財就不要去當官。”這不僅提醒廣大黨員干部要堅守自己的職責本分,也提醒各地各部門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真正把那些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用起來,讓那些向黨伸手要職務、要名譽、要待遇,讓那些和組織討價還價的干部沒有“市場”,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紀檢監(jiān)察機關要緊盯關鍵人群、關鍵節(jié)點,及時發(fā)現(xiàn)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河南省鄢陵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田培新建議,“對那些出現(xiàn)思想松動、負面情緒的黨員干部,要通過談話等方式,把‘補償心理’遏制在萌芽狀態(tài);對那些在‘補償心理’驅使下頂風而上、觸犯紀律的黨員干部,加大查處曝光力度,讓黨員干部吸取教訓?!保▌?尹如恒 龔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