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有群眾講了這樣一件事:不久前,社區(qū)建立一站式網(wǎng)上生活服務平臺,一改過去“線下來回跑,費力又費時”的局面,群眾手機上網(wǎng)即可獲取信息、辦理事項。可好景不長,隨著用戶人數(shù)增多,后臺出現(xiàn)了故障,一時又找不到人維護,本來的便民服務反而給群眾添了“堵”。
借助新科技,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一些地方和部門在如何更好便民利民上做出了不少有益嘗試?!靶畔⒍嘧呗?,群眾少跑腿”,這個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有的地方和部門圖新求快、著急上馬,前半篇文章漂亮,后半篇文章卻不盡如人意。當高科技設備出現(xiàn)問題很難及時修復,而又沒有預案時,就會造成便民服務“斷檔”“脫節(jié)”。
徒有其文,竟無其事,所謂虛設也。有其文有其事,且要善始善終。便民服務“掉鏈子”,折射出部分黨員干部工作作風漂浮、群眾意識不強。因為缺乏應對預案,工作無法跟進了才手忙腳亂,如此難免會讓干部形象受損,干群關系疏遠。
便民服務想要辦到群眾心坎里,不僅要有方法、出實招,更要有措施。只有將好事辦好,群眾才能真正享受便利、獲得實惠。黨員干部要樹立群眾觀念、站穩(wěn)群眾立場、解決群眾訴求,多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謀定而后動”。同時,要增強服務意識,主動學習新科技、新知識,工作中才能真正拿得起、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