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陳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號說巖,晚號午亭,清代澤州人(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zhèn)皇城村)。順治十五年(1658年)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給他加上“廷”字,改為廷敬。歷任日講起居注官、經(jīng)筵講官,《康熙字典》總裁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修官等職。
陳廷敬為政清廉,《清史稿》給他以“清勤”的評價。在官居吏部尚書時,陳廷敬曾嚴飭家人,有行為不端者、有送禮賄賂謀私者,不得放入。他到禮部上任,曾立下規(guī)矩:“自廷敬始,在部絕請托,禁饋遺。”
陳廷敬還是個頗有成就的學者兼詩人。其中屬于他個人的詩、文集主要有:《午亭文編》、《河上集》、《參野詩選》、《說巖詩集》、《山禮指要》、《午亭歸去集》等;同時,陳廷敬還多次主持編撰國家典籍史志,主要有《世祖章皇帝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鑒古輯覽》、《三朝圣訓》、《政治典訓》、《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一統(tǒng)志》、《佩文韻府》、《方輿路程》、《康熙字典》等。其中,《康熙字典》是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圣旨編撰的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它是在明朝《字匯》、《正字通》兩書的基礎(chǔ)上加以增訂的,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47035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陳廷敬因耳疾乞休,被允準。陳廷敬入禁苑謝恩,康熙帝諭曰:“卿是極齊全的老大人?!笨滴跷迨荒辏?712年),陳廷敬病逝,享年74歲。康熙皇帝親作挽詩悼之,賜謚“文貞”。
陳廷敬故居
皇城相府大學士第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東南部的晉城市陽城縣皇城村,原名“中道莊”,清時由康熙賜名并親筆御書“午亭山村”。后因康熙皇帝兩次于此下榻,故名“皇城”,俗稱“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是建于明清時期的官宦宅居建筑群,為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閱官、輔佐康熙皇帝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代名相陳廷敬故居。整個建筑由內(nèi)城和外城兩部分組成。內(nèi)城系明代遺構(gòu),外城為清代所建。內(nèi)外城墻總長達780余米,平均高度12米左右,寬度在2.5與3米之間,總占地面積為10萬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余間。
內(nèi)城(原名斗筑居)與外城(中道莊)緊密相連,渾然一體,為依山而建的全封閉雙城堡建筑群。外觀,城中有城,順物應(yīng)勢,蔚然壯觀;其內(nèi),庭院錯落,曲徑通幽,博大精深。總的特點是: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且將明代建筑與清代建筑巧妙結(jié)合,形成了集古代民居、官宦宅邸、廟院宗祠、書院學堂、防御工事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獨特建筑風格。內(nèi)城和外城的總體布局,以“神龜”祥瑞之象組合建造,寓有“千秋永固”之意。
皇城相府作為清代早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詩人陳廷敬的居所,文化內(nèi)涵豐富,歷史遺存甚多。明清兩代,生活在這座相府內(nèi)的陳氏家族,科甲鼎盛,人才輩出,著述繁多,冠蓋如林,僅有著作流傳至今的詩人達36位,曾出現(xiàn)過41位貢生,19位舉人,并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的美譽。
山西省陽城縣皇城村的陳氏家族在歷史上有過九位進士,其中有六位翰林,誕生了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理學家、清康熙朝文淵閣大學士陳廷敬,有大小官員和詩人三十多位,是典型的翰林門第、宰相家風,成為中國清代北方文化大家族??滴趸实墼鴮戇^一首五言律詩表彰陳廷敬的風度:
橫經(jīng)召視草,記事翼鴻毛。
禮義傳家訓,清新授紫毫。
房姚比就韻,李杜并詩豪。
何似升平相,開懷宮錦袍。
其中“禮義傳家訓”,是說陳廷敬的陳氏家族是把禮義道德作為家訓代代相傳的。
陳廷敬為官期間始終保持清廉的本色
陳廷敬一生為官五十余載,擔任過左都御史和吏、戶、刑、工四部尚書及文淵閣大學士,是《康熙字典》總纂官,更是康熙皇帝頗為倚重的股肱大臣,對康熙朝的文治武功及康乾盛世的形成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陳廷敬為人“老成寬大”,“恪慎清勤”,“慎守無過”,康熙帝稱贊他是“極齊全的老大人”,對他的處事為官、人品道德和清廉作風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去世后,贈謚號曰“文貞”。
在那樣一個年代,陳廷敬是如何做到恪盡職守、潔身自好的呢?
明代中期,陳氏二祖陳林以煤鐵起家,歷經(jīng)數(shù)代積累,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家族。經(jīng)商網(wǎng)絡(luò)遍及東南亞和俄羅斯,是晉商澤潞商幫的早期代表。
有強大的經(jīng)濟后盾做支撐,陳氏家族開始供子弟讀書以考取功名。明清兩代,陳家一共出了九位進士,其中有六位翰林,有大小官員三十八位,成為清代北方文化大家族。
陳家的興旺當從陳家三世祖陳秀編撰的《陳氏家訓》說起。
陳秀,字升之,幼時聰穎,學習舉子業(yè),可是他不喜歡八股文,考場屢屢失利。但他能詩文,而且喜歡寫散曲,有元代人的風格。他還擅長書法,精于行草。陳秀因沒有考取功名,無法由正途進入官場。后來國家選拔人才,他得到地方舉薦,經(jīng)過考核,被選為陜西省西鄉(xiāng)縣典史。官員的品級最小的是九品,典史不入流,沒有品級,負責掌管文書收發(fā)。西鄉(xiāng)縣附近有一個城固縣,知縣空缺,上級就讓陳秀去代理城固知縣。陳秀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受到當?shù)匕傩諓鄞鳌:髞硭o官歸家,當?shù)匕傩諡樗⒘松舯硎炯o念。陳秀做了九年典史,留下了很好的官聲。
山西省詩詞學會副會長柏扶疏表示,陳秀生活于明弘治年間,少時聰慧,卻因不喜八股文,考場屢屢失利。他能詩文,后經(jīng)推薦,被選為陜西省西鄉(xiāng)縣典史,還曾代理城固知縣。陳秀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受到當?shù)乩习傩盏膼鄞?。后來他辭官回家,當?shù)匕傩諡樗⒘松舯硎炯o念。
因為在外任職,陳秀擔心兒子因為缺乏管教而整天出入于歌樓酒館,沉迷于花天酒地的生活,不努力讀書,于是,自西鄉(xiāng)縣寫了教子詩詞寄給他,后來就成為陳氏家族的家訓。
陳氏家訓實際上就是三首詩,三首詞??此坪唵?,但包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卻十分深刻。涉及到了讀書、做人、交友、持家、做官等方方面面,涵蓋了“勤、儉、學、善、廉”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樸素道理。
陳秀的教子詩對陳氏后人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成為陳氏后人居家立身之本。
其裔孫陳昌言說:“每捧讀之,奚啻義方訓,允為子若孫守身家良謨也?!标愅⒕匆舱f:“迄今予家食醇厚和平之福者,實肇于此也?!?br />
“勤、儉、學、善、廉”五字箴言中,一再得以體現(xiàn)的是一個“廉”字。
“詩書勤講讀,財利少貪求?!?br />
“清勤爺自守,孝友在兒為。”
“享濁富徇利亡身,懷私心違天害理?!?br />
“修職業(yè)要如清獻,不貪財欲比元之?!?br />
雖為小吏,但是,在從政的過程中,陳秀深刻認識到了權(quán)力的雙面性,如果不能控制貪欲,必會走上貪腐的道路,禍害百姓,遺臭萬年!所以,他教導(dǎo)后人,“修職業(yè)要如清獻,不貪財欲比元之。”也就是說,“做事業(yè)要像宋代的鐵面御史趙抃一樣忠于職守;不貪財要像宋代的翰林學士王禹偁那樣拒絕賄賂?!?br />
一代一代耕讀傳家,一代一代耳濡目染,“廉”之一字,成為陳家后人做人為官者必須遵守的戒律。
陳廷敬的伯父陳昌言是崇禎甲戌(1634)科進士。初授樂亭知縣,為政清廉,政績突出。后升為御史,他仗義執(zhí)言,多次彈劾貪官,從不回避。
陳廷敬進入仕途之后,更是得到了父母耳提面命的教育。
柏扶疏表示,陳廷敬進入仕途后,他父母經(jīng)常告誡他不能有貪心??滴踉辏?662年),陳廷敬回家探親,這時他還是翰林院的一個小官,他的父親陳昌期了解了他為官的情況后說:你能夠保持廉潔正派的品格,對我來講是最難得的回報??滴跛哪辏?665年),陳廷敬回京赴任的時候,母親張氏為他治理行裝,對他說:“你的一切花銷,家里都會想辦法幫你解決,千萬不敢貪國家的便宜?!薄吧魑銗酃偌乙诲X?!?br />
父親的話對陳廷敬來說是表揚,母親的話對陳廷敬來說是鞭策。自此,陳廷敬把父母的話牢牢記在心中,每想到父母的教誨,往往會失聲痛哭。到了晚年,他檢點自己一生,清廉自守,果然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于是他寫詩道:
“不負當年過庭語,先公曾許是清官?!?br />
在擔任左都御史期間,陳廷敬向朝廷奏呈《勸廉貴先以儉祛弊務(wù)絕其源》的奏章,強調(diào)“貪廉者,治理之大關(guān);奢儉者,貪廉之根袛。欲教以廉、當先使儉”。提出通過朝廷立法、重新嚴格制定衣冠服飾輿馬乘車,器用婚配喪葬等禮制與辦法,使人心尚儉,以挽日益頹敗之風??滴醯塾枰钥隙?,并詔令全國。
陳廷敬為官期間,始終保持清廉的本色。他有個別號,叫“半飽居士”,是他的門人對他私下的稱呼,“半飽”表明陳廷敬知足,從不貪得的謹慎之心,他深知一個人胃口過大,貪得無厭,必為天理不容,必然會得到自取滅亡的下場。
陳廷敬不僅深得康熙皇帝的褒獎,也受到同僚的贊譽。同朝大學士李光地說他“慎守無過,后輩亦難到?!睋P州八怪之一的文學家金農(nóng)在陳廷敬去世后十五年,仰慕陳廷敬的清德余風,寫詩贊曰:“獨持清德道彌尊,半飽遺風在菜根。”
陳廷敬不僅自己潔身自好,還特別注重教育家人后輩保持清廉之風。
他教導(dǎo)兒子陳壯履說:“更得一言牢記取,養(yǎng)心寡欲是良規(guī)?!币髢鹤忧逍墓延?,克己自守。他的次子陳豫朋在關(guān)隴間做地方官達六、七年之久,頗有政績,清名遠揚。他在豫朋回京之日,高興地寫詩勉勵道:“敝裘羸馬霜天路,賴汝清名到處傳?!?br />
在他執(zhí)掌內(nèi)閣期間,其弟陳廷弼官任廣東糧驛巡道,被人參訐為貪黷。遇到這樣的事,陳廷敬大權(quán)在握,不難擺平,但陳廷敬聞訊后,根本未考慮也不考慮如何為其弟開脫,而是日夜驚恐,感慨萬端,寫詩告誡子孫:
豈因?qū)氂駞掟嚭畈∪缬枘亲詫挘?br />
憔悴不堪清鏡照,龍鐘留與萬人看。
囊如脫葉風前盡,枕伴棲烏夜未安。
憑寄吾宗諸子姓,清貧耐得始求官。
陳廷敬第十八代孫陳丙應(yīng)介紹,“憑寄吾宗諸子姓,清貧耐得始求官”,這實際上是我們陳氏家規(guī)的提煉和升華,也是陳廷敬一生的真實寫照。
陳廷敬之后,陳家的兒孫輩又有六人考中進士,雖然官職不夠顯赫,但是,在廉潔從政上無一犯錯,保全了陳家“清貧耐得始求官”的家規(guī)。五百年風雨滄桑,世事變遷,陳氏家訓卻一直流傳下來,教育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的陳氏后人。
陳廷敬第二十三代孫陳超介紹,從我記事起,父母會要求我背陳氏家訓,這根本不是我想學的兒歌、古詩詞,就覺得特別的煩。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才覺得陳氏家訓在我的成長中,對我如何做人做事,有很大的幫助,也理解了父母和祖先的苦心。
三晉大地,表里山河。
山西自古以來人杰地靈,人才輩出。其中不乏清正廉潔的杰出人士。陳廷敬生于斯而長于斯,對這些以清德被世人所稱道的鄉(xiāng)賢十分敬佩,他曾寫有《六公贊》的詩作,為鄉(xiāng)賢大唱贊歌,為自己樹立榜樣。六公中,就有被稱作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在于成龍去世后,陳廷敬為他寫了一萬多字的傳記,成為后人研究于成龍的重要史料。
于成龍與陳廷敬,一前一后,一北一南,成為清朝山西籍官員廉潔奉公的“雙子星座”,其光芒,至今仍閃耀在山西這片古老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