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和打擊腐敗是世界各國法律精神的共識。但是,不同國家的法律和文化對腐敗范圍、性質(zhì)的認知有所區(qū)別,在反腐敗的司法框架與執(zhí)法機制上也有差異。一些國家嚴厲禁止的行為在另外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可能是被默許的。更為重要的是,政治邊界嚴格框定了各國司法的行動范圍:一個國家的法律不能延伸到別的國家,國際司法合作更多集中于暴力刑事犯罪,而針對經(jīng)濟犯罪的司法合作還有待完善;在一些國家,腐敗貪官逃到另一個國家,只要他(她)在外逃目的國沒有違反當?shù)胤?,他(她)就有機會逃避自己本國司法制裁。
曾幾何時,貪腐官員中間心照不宣地流傳著“貪、轉(zhuǎn)、逃”的“腐敗經(jīng)”。他們利用政府之間的制度和文化差異性,提早將貪腐贓款轉(zhuǎn)至海外,一旦有風吹草動便秘密出逃。他們把出逃目的國視作“避罪天堂”。
外逃貪官形成社區(qū)、貪二代海外炫富、貪官資產(chǎn)轉(zhuǎn)移、裸官等相關(guān)消息不斷刺激公眾的敏感神經(jīng),同時也在挑戰(zhàn)黨和政府對腐敗現(xiàn)象“零容忍”政治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黨和政府不斷加大打擊腐敗的力度,使得相當一部分腐敗貪官把出逃海外視作最后的退路。
那么,外逃的貪官真的可以就此逃過法律懲戒了嗎?盡管在具體的制度和文化方面存有差異,但是腐敗是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敵人,絕大部分國家的法律都將腐敗列為違法犯罪行為。盡管貪官手中握有大筆不義之財,但是沒有哪個地方歡迎涉嫌貪腐的犯罪分子,沒有哪個國家和地區(qū)希望自己是犯罪分子的“避罪港”。
由于背負罪責擔心被抓,外逃貪官往往像老鼠一樣過著不見天日的生活,像浙江省建設(shè)廳原副廳長楊秀珠,長期躲避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室里惶惶不可終日,讓她覺得被捕反倒是一種解脫;因為沒有合法身份,外逃貪官經(jīng)常面臨各方的敲詐勒索,比如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原副局長王振忠,長期面臨美國黑社會的敲詐和恐嚇,提心吊膽、郁郁而終;沒有一技之長、甚至連語言也不通,坐吃山空之后外逃貪官往往淪為社會底層,湖南省長沙市國土局原局長左天柱逃到美國,最后靠著給殯儀館背尸首勉強謀生??梢钥隙ǖ氖牵S著國際反腐敗合作以及跨國司法合作不斷推進,外逃貪官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2014年開始,中央紀委著力推動海外追逃追贓工作,利用各方資源主動迎接挑戰(zhàn),重塑制度權(quán)威、積極取信于民。習(xí)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不能讓外國成為一些腐敗貪官的“避罪天堂”……要切斷腐敗貪官的后路,集中表達了中央對追逃追贓工作的決心。當國內(nèi)“打虎拍蠅”不斷取得進展、有效遏制腐敗蔓延勢頭之后,外逃貪官問題成為廉政法律制度執(zhí)行與落實的關(guān)鍵。中央紀委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各地各部門開展“獵狐行動”,成功在海外抓捕一些出逃腐敗分子;2014年中國政府首倡《北京反腐敗宣言》,主導(dǎo)跨國打擊腐敗的合作框架;作為“天網(wǎng)”行動的重要措施,借力國際刑警組織的平臺加大國際追逃追贓力度,為外逃貪官敲響了“喪鐘”。
紅色通緝令不僅公布了被通緝?nèi)说幕旧矸菪畔⒑驼掌ㄉ俨糠滞ň兞顩]有照片),甚至還公布了被通緝?nèi)说念^發(fā)、眼睛顏色等外貌特征。腐敗分子即使是逃到其他國家,只是暫時逃脫了本國法律制裁而在外國隱匿起來、茍且偷生。但是一旦被國際刑警組織通緝,就在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qū)成了“過街老鼠”。國際刑警組織及其紅色通緝令在全世界有很高的識別度和信譽度。
據(jù)統(tǒng)計,紅色通緝令上的犯罪分子超過70%都已經(jīng)被抓捕歸案。紅色通緝令每隔5年更新一次,但是只要被通緝?nèi)宋幢蛔ゲ稓w案,就會一直被通緝。所以,2015年新近公布的100份通緝令中最早一份發(fā)布于1997年,雖然被通緝的梁錦文至今尚未被抓獲,但是可以想見,他這近二十年見不得陽光的日子一定不好過。
跨國追逃追贓以實際行動重申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政府控制和打擊腐敗的堅定決心;黨員干部攜款外逃,就是叛黨叛國,嚴重損害黨和國家形象;腐敗分子偷走了國家和人民的錢財,人民群眾痛恨至極。不將他們緝拿歸案、繩之以法,黨紀國法不容,黨和人民決不答應(yīng);“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不管腐敗分子跑到哪里,跑出去多久,都要一追到底。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一定將其追回來繩之以法,5年、10年、20年都要追,只要還有一人在逃,追逃追贓就決不停止;堅定社會公眾對實現(xiàn)“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信心,一旦全社會動員起來,腐敗分子將再無藏身之所。
(作者為中國礦業(yè)大學(xué)(北京)廉政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